当前位置: 回到首页    正文
教授有约 第六期 | 以创新之花,装点大学时代的青春之路
发布时间: 2020-10-21 浏览次数:

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孕育青春之花的重要养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积极响应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创新”意识,10月21日,我院“教授有约”在48栋党支部标准化教室顺利开展。

本期“教授有约”邀请到祝振敏副教授作为主讲人。祝振敏结合自己的“科研之路”,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成长的经历与经验。



书海求知,不断夯实学业“根基”

祝振敏从他的大学生活谈起,他表示,大学中,学习是基础,而大一基础课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把基础课学好了,学扎实了,才能一步步的学好专业课,为“科研之路”打下基础。当今的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缩小差距,要靠我们每一位中国青年的共同努力,努力学习知识,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让知识为科技创新助力!


勤思好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在活动现场,祝振敏为同学们展示了近几年来他的一些科研成果。“手机拍的照片为什么是平面的?”“怎样将平面图立体化?”祝振敏用一些生活中简单的例子,引出了一些科研方面的内容。祝振敏说,科研要以问题为导向,将枯燥的数据转化为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工具,实现一个个新突破,让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中出现“中国制”。



博学多知,善于开拓创新“源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国与国竞争的主要阵地。祝振敏表示,应从大学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努力开拓创新的源泉。科学是无止境的,同学们要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勇攀科学高峰。而仅有智慧是不够的,要想让中国人总结的定理出现在课本上,还需要足够得严谨。



交流环节,祝振敏热心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问:祝老师,您涉及的科研范围这么大,那么您对提高科研思维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答:首先要打好基础,“消化好”基础理论的知识,然后博览群“书”,多看相关的参考文献开拓眼界,科研是多学科混杂的,懂的东西越多,对科研和创新越有好处。最后,要善借“他山之石”,多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他人的问题做好“改正优化”,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问:祝老师,高中的填压式教学如何向“科研创新”转变?”

答:高中教育培养的是方法、思维以及习惯,而大学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同学们应当保持高中认真的学习态度、打好“地基”,再通过更加丰富新颖的途径和手段广泛汲取知识,始终以兴趣为学习的重要导向,做好和良师益友们的沟通,不断充实自我,你就会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活动最后,祝振敏同在场的同学合影留念。


编辑  | 张琦、朱明棋、朱宇萌

素材来源  |  党员教育管理中心

审核  |  武婷婷、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