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到首页    本科教育    教学动态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政策篇②
发布时间: 2024-10-14 浏览次数:

十一、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及特点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设计了两类指标体系四种方案,第一类一种,第二类三种,简称“两类四种”。

第一类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审核重点38个;第二类设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7个、审核重点78个。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第一类审核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三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

(二)是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四)是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十二、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六个部分。

(一)是评估申请。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包括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时间。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下同)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地方高校向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其中申请参加第一类审核评估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推荐。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第一类审核评估参评学校。

(二)是学校自评。高校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按要求参加评估培训,对照评估重点内容和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和上一轮评估整改情况,制订工作方案,全面深入开展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并公示。

(三)是专家评审。评估专家统一从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中产生,人数为1521人。原则上,外省(区、市)专家人数不少于评估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专家组组长由外省(区、市)专家担任。采取审阅材料、线上访谈、随机暗访等方式进行线上评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专家组组长根据线上评估情况,确定59位人校评估专家,在24天内重点考察线上评估提出的存疑问题。综合线上评估和人校评估总体情况,制订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免于评估考察,切实减轻高校负担。

(四)是反馈结论。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审议《审核评估报告》,通过后作为评估结论反馈高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和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完成审核评估的高校名单,并在完成评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经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后发布,做好经验推广、示范引领。

(五)是限期整改。高校应在评估结论反馈30日内,制定并提交《整改方案》。评估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原因,排查薄弱环节,提出解决举措,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实行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持续追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原则上,高校需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六)是督导复查。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复查。对于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高校,将采取约谈高校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和公开曝光等问责措施。


十三、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新一轮审核评估创新评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评估流程、实现一校一案、强化多元评价、落实减负增效。

(一)是增加线上评估环节,优化评估流程。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线上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线上评估考察优势,“做全做深”线上评估、“做准做实”入校评估,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相结合,让评估流程“优起来”。

(二)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一校一案。“两类四种”评估方案中,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弹性设置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兜底线、促特色,尊重学校自主选择权和专家专业裁量权,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实现一校一案,让组织实施选择权“落下来”。

(三)是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落实减负增效。深挖常态监测数据,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数据平台”)和年度就业质量数据生成数据报告;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免于评估考察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多措并举避免重复工作,让评估负担“减下来”。

(四)是丰富评估视角,强化多元评价。构建了“1+3+3”校内外多维立体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常态资源、学校、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元多维视角进行评价,让评价体系“立起来”。


十四、新一轮审核评估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如何实行?

审核评估指标是对审核评估主要内容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审核评估的内涵要素及其关系结构。评估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审核评估指标”要求,对参评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察,帮助学校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意见与建议。

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估工作。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是不同于上轮评估的亮点特色,更是评估思想理念上的丰富和发展。

线上评估创新评估形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营造一个虚拟的评估空间。专家组在这个虚拟评估空间中,通过审阅自评材料、调阅教学档案、听课看课、组织开展访谈座谈等评估活动,以“审核评估指标”中二级指标为基准点,结合每个指标的审核重点,做全做深、做精做细,对参评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貌”进行全方位审核,查找本科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列出明确的问题清单,并确定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和《专家组线上评估问题汇总表》,为入校评估打下良好基础。

线上评估环节强调“做全做深、观测常态”,是要充分发挥线上评估考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调动更多的专家资源、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更加全面、深入地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常态进行审核。线上评估是入校评估的基础,专家组首先要认真梳理、明确入校要核查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核查的路线与方法。

入校评估要强化立德树人,突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重点问题开展核查工作,不需要面面俱到,也不需要全面考察。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实地调研、文档查阅等手段,对立德树人负面清单重点关注,对存疑的问题进行重点求证,对参评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指标和核心要素进行重点核实,对线上无法审查的指标和考察环节进行现场核查,形成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地评价。

最后,专家组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总体情况,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含问题清单)。

入校评估强调“做准做实、减负增效”,仅由59位专家组成入校评估专家组,弹性安排入校天数,不要求全面考察,不设置规定动作,着力印证存疑问题。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互相补充、融会贯通,凸显审核评估为学校发展“诊断开方”的初心。


十五、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1+3+3”报告是什么?

1+3+3多维立体评价体系:以《自评报告》为主体,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3份过程性报告和《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3份结果性报告为两翼。

《自评报告》是学校在评建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审核评估指标,阐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而形成的反映评建结果的写实性报告。

《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教育部评估中心以国家数据平台每年采集的本科教育教学数据为基础编制形成的报告,增加呈现学校连续三年的状态数据,同时提供多种常模,供参评学校自主选择、个性定制常模作对比分析,旨在帮助学校精准对标,科学决策,帮助评估专家从数据变化中查找学校工作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是面向参评学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梳理形成的数据报告,聚焦影响本科教育教学和质量保障的过程性关键要素,从一线师生的视角检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形成与《自评报告》的印证比照,为专家评估提供佐证参考,为高校持续改进指引方向。

《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生发展中心)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量化反映学校本科生就业整体情况,对高校就业工作进行常态监测。

《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分别从毕业生、用人单位角度量化反映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外部评价结果。


十六、新一轮审核评估倡导“质量共同体”理念的初衷和用意是什么?

(一)初衷。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宗旨是“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既保证对国家负责,守好底线,又体现为学校服务,旨在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从本质上看,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要给高校评出“优良中差”、划分等级,而是通过评估机构、评估专家对学校进行“会诊”,当好“医生”和“教练”,发现学校真正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用意。新一轮审核评估倡导“质量共同体”理念,强调为高校服务而非“猫鼠游戏”,参评高校、评估专家、评估机构形成一个质量共同体,围绕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同题共答,共同研究推进,这就要求学校以“平常心、正常态”看待评估,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坚持问题导向,直面自身短板,深挖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形成高质量“问题清单”。学校可就自评和他评中提出的问题与评估专家互动、研讨,共商持续改进提升之策。


十七、参评高校评估结论如何形成和反馈?

(一)是专家组长依据专家组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总体情况,核定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由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审议《审核评估报告》,通过后作为评估结论反馈高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二)是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约谈、问责措施。

(三)是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对接“双一流”动态监测指标,“立德树人”以及教育部重点项目(包括“双一流”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等实施情况),作为自评报告和专家组报告规定内容,将审核评估结论与教育部推进相应重点项目的检查、验收及动态调整衔接,评估结论可供教育部各司局采信。

(四)是探索建立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渠道之一的评选机制。


十八、征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征集的目的是什么?

开展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收集和推广,不是给高校的“标签”,也不是“卓越”的代名词,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估挖掘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协同性、示范性,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的案例,为其他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引与借鉴,帮助其他高校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新一轮审核评估强化结论使用,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一个推荐途径。


来源:华交教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