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到首页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正文
微故事 | 扎根泥土的“布衣院士”——卢永根
发布时间: 2023-11-29 浏览次数:

卢永根(1930年12月2日—2019年8月12日),出生于香港,1947年12月参加工作,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作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校长。他长期奋斗在科学研究和高等农业教育第一线,为农业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卢永根同志曾获“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投身科研教育,只为稻米飘香

1952年,作为华南农学院的首批学生,他在这里遇到了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丁颖先生。跟随着老师的步伐,他继承了丁颖先生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后来逐渐收集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这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卢永根于20世纪60年代初研究稻作遗传资源,划分中国水稻品种为光温生态型和气候生态型。70年代后,他从事水稻遗传学的研究,根据矮生性遗传方式和等位关系,把中国主要籼稻矮源分为2类4群。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并和助手张桂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来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种的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苗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担任校长期间,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农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1987年,学校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困局,职称评定上论资排辈的风气又很重。为给有能力有作为的年轻人拓展广阔天地,1987年年底,卢永根专程到北京向原农牧渔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何康请示,得到批准后,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打开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学校发展落后,卢永根四处筹集资金,用于发展多学科和重奖人才。为表彰辛朝安教授团队对兽药开发所作的贡献,他拨出10万元高额奖励;为让优秀学者刘耀光安心,他多方筹措经费,为其建立专门实验室。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正是深谙这个道理,卢永根将广纳英才、人尽其才作为他在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3年任期中需要抓紧抓好的第一要务。

一生节俭不铺张,老来慷慨捐积蓄

卢永根同志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他的办公室设施简单,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沙发、旧铁架床、旧电视。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他还一直坚持科研工作,每天和学生一起在饭堂排队打饭。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无私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他还将广州花都祖传的两家商铺赠予当地罗洞小学作为永久校产,商铺租金收入全部用于教奖学。即使到生命最后,他还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201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礼上,给予卢永根的颁奖词。肉体虽逝,精神永存,即使岁月的洪水终将荡尽一切生命的痕迹,卢老闪光的精神将超越时间的判决,耀古流芳。

  


党员感想

卢永根同志一心向党,他用他精彩的一生诠释了“时代楷模”的意义。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习卢永根同志节俭朴素的优良品德,热爱祖国,忠诚于党,投身于科学与学业的研究与学习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应在敬业奉献精神的激励下,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崇高理想化作积极扎实的行动,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做一个真正为群众做贡献的人。

——刘佳怡

卢永根他的一生,充满许多选择。在战乱纷扰、国仇家恨中,他选择就读中文学校,接受民主进步思想,向往共产主义;在公派留学、亲人挽留时,他选择勇担责任,报效国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无法预知自己未来能有多了不起的成就,但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才能向卢永根院士这样伟大的人靠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肩负起历史责任,从小事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努力做一名无愧于新时代的合格青年共产党员!

——吴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