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较比干多一窍,身似磐石意志坚。从体弱病人到交大“铁人”,从草根学生到科研尖兵,从平凡青年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编外明星”;他不仅个人学习成绩优秀、科技创新能力强,而且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弘扬者,是 “万众创新”理念的践行者。他激励着当代学子自强不息、科技创新,他就是华东交通大学2017届优秀毕业生张海强。
张海强,男,中共党员,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2017年6月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保研成为西南交通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30名以内)、首届江西省创新创业标兵20强、江西省龚全珍式向上向善好青年、茅以升铁道教育希望之星、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员、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获得者,累计获得各类奖项、荣誉、科研成果9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成果60余项),曾负责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正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专项、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个人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网、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等几十家媒体报道。
人
张海强善于观察生活,看到新闻报道大雾、雾霾等导致车辆连环相撞交通瘫痪时,他就想设计一种行车安全系统以减少在大雾、大雨、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下高速公路上车辆侧碰、追尾、连环碰撞等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杨云老师的指导下,他和团队成员逐步将思路完善,于是项目《低能见度天气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系统》新鲜出炉。
张海强团队(右三为张海强)
他在“挑战杯”校内总决赛时,最后冲刺阶段七天七夜不睡觉。2015年6月,张海强团队的作品顺利晋级国赛,为了模拟低能见度的环境,杨云老师带着他们在在雾、雨天进行实验,在国赛前的最后几次实验,那时刚进入冬天,在下雨时气温骤降,他们那几天都在进行实验,为了能更有效地完成实验,他们扔下了雨伞,实验进行至傍晚,他们全身湿透。
杨云老师带领张海强团队做实验(左二为张海强)
为了解决高速公路隧道口由于特殊气流环境及地理位置容易结冰而经常导致交通事故的问题,他设计了《高速公路隧道口冰雪智能报警装置》,他善于思考问题,设计了《高速公路隧道智能防火灾系统》、《可防高温天气小孩遗留车内的报警装置》等服务于交通安全以及生活安全的专利,成为大学生科技达人。
凭借着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科阶段,张海强就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登记软件著作产权1项,发表论文1篇,负责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作为第一作者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第九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竞赛全国二等奖暨华中赛区一等奖、2015江西省计算机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奖项,被授予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于人民大会堂领奖;
在研究生阶段,他正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专项《大型交直流混联电网故障特性与保护研究》、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基于特征谐波测量阻抗的HVDC接地极线路故障识别与定位方法研究》,主要负责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保护与故障定位的研究工作,作为第一作者(含学生1作)发表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撰写或参与撰写项目申报书6份,参加2017中韩继电保护学术会议、第33届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年会。研一综合成绩在2017级学硕中位5/145,获得华为专项奖学金与一等学业奖学金。
张海强参加2017年中韩继电保护会议
张海强认为当代青年要敬业,也要奉献。敬业是指作为青年要做好带头作用,自立自强,敢于实践和创新,奉献是指要融入社会大集体,利用自己的特长,尽自己所能为人民服务。他曾把自己家教等兼职酬劳的百分之八十捐献给白血病等疾病患者,他鼓励和带领他人献爱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带领留守儿童参观科技馆,让他们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他参加牵手夕阳活动,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并利用假期时间指导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多年来,他在偏远初中、高中学校给几千名学生作讲座,讲出了多位优秀学子的励志故事,传播着自强不息和创新创业精神,他还带领高中学子进入大学校园,给他们讲解大学生精彩的学习和生活,这些高中生在感受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文化等后感叹:“大学生可以不像他们听到的睡懒觉、打游戏……他们的学习、生活可以这么精彩,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
张海强在2016级电气七班开展分享会
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结束之后,他被中国教育报选中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典型人物”,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称为思政教育的“编外明星”。他作为青年代表,跟随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带领的中国青年团访问越南,参加第三届中国青年大联欢活动。
他于2016年10月当选为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2016年只有两学生当选),参加过讲好江西红色文化故事等活动,他作为华东交通大学2017届6337名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发言稿全文被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刊载,他还于华东交大45周年校庆被学校授予2011.9~2016.9突出贡献奖。
在研究生阶段,他先后担任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新闻中心干事、编辑部部长、主任,并任班级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或参与学院研究生新闻报道、班级党支部建设等工作,获得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学联授予)、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荣誉称号。
学长有话说
1在本科阶段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什么?
和杨云老师、团队伙伴们一起做实验的经历是很珍贵、很难忘的,我们实验室的很多项目都和交通安全有关,杨老师经常开着自己的车和我们一起做实验,我们拆杨老师“爱车”的后视镜、后备箱等等,一点都不知道“心疼”老师呢!
2对自己未来寄予什么期望?
1.在研二这一学年投稿SCI/EI论文3~4篇,申请发明专利4~5项。
2.好好准备找一份较为理想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
3想对学弟学妹说什么?
1.坚持锻炼强健的体魄:看上去会更精神,会更加自律,做事情更有效率。
2.坚持培养阅读的兴趣:能让心情更加平静,能提升讲话、写作的逻辑与语句质量,能提升内在修养与气质。
3.坚持寻找一平台:在这个平台多主动,多学习,多思考,多担当,总会有成长。
4现在很多学弟学妹想考研或者保研,海强学长认为研究生阶段需要培养哪几种能力呢?
1.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表达能力(日常交流、PPT汇报、写作等)。
3.为人处世的能力(孝老敬亲、向上向善、举止得体、彬彬有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