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12月13日上午10时,我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13日晚7时,电气学院组织全体本科和研究生学生党员于逸夫楼211教室一同观看了此次南京国家公祭仪式重播。
铭记历史,祈愿和平
1937年的12月13日,是一个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一段永不能忘却的历史。
81年前,侵华日军入侵南京城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长达6周的暴行,30万人遇难。幸存者,用余生等待道歉。只是,81年过往,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他们甚至没有等来侵略者一句郑重道歉。
有些人忘了,我们不能忘。铭记历史伤痛,致力民族复兴。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不忘前耻,砥砺前行
齐唱国歌、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聆听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120余名学生党员集体观看国家公祭仪式重播,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曾这样讲到。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对我们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
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有些人忘了,我们不能忘。我们应不忘金陵殇,继续砥砺前行。
“今天,南京城有30万人要回家,我们的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活动主持人付海最后向在座党员同志发出倡议:通过观看公祭仪式,请铭记,这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忘的训诫,纪念,从不为了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了许下复兴的心愿,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位,证人都会老去,但是历史不能忘记!因为有些人忘记了,所以我们要记得:今天,请向遇难同胞默哀。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作为中华儿女,我已在这片热血土地上成长了20载,我为中国而骄傲,中国人在民族之魂的引领下,一定会走出辉煌的未来。 中国永远不会忘记,南京永远不会忘记日军犯下的累累罪行,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和平;只有以史为镜,才能展望未来;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更好保护我们。国家公祭日,缅怀所有遇难同胞!”
——一支部邹志敏
“在今晚一同观看公祭仪式时,我的心情格外的沉重,从开始的所有党员一同奏唱国歌,为逝者默哀,到后来屏幕中出现的一幕幕悲惨的画面,我不禁又想起了曾去过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铭记历史,拥抱未来。作为一名当今大学生,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而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认为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振兴中华,吾辈当自强!”
——二支部雒晨光
“‘历史不会因亲历者的老去而终结,真相不会在施暴者的抵赖中消失’,81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40多天时间里,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兽行暴虐,旷世未闻,今天,国家公祭日设立五年,经历的伤痛和不屈的抗争时刻提醒我们,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努力奋斗,牢牢铭记这一路走来的苦难,珍惜先辈们用鲜血和奋斗换来的幸福生活。
——四支部闫露月
和平是时代发展的主流,侵略战争永远没有可容之地。对于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来说,历史的意义绝不只是一段文字,它更似一种血脉里的传承,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我们作为当代进步青年大学生更应深刻了解中国独立解放经历的历史苦难与血泪教训,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培养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共同为人类和平做出贡献。
“空一座城,等三十万亡魂。
点一盏灯,祭朗朗乾坤。
怀一颗心,求人间安稳。
哀一个国,念我千古华夏人。”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