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到首页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正文
党课加油站 | 清白家风不染尘
发布时间: 2019-03-04 浏览次数:

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小火车列车长刘承光拿着鸡毛掸子,认真细致地擦拭客厅里悬挂着的家训——“肩头担道义精忠报国,手中勤巧作耕读持家”。对家风的珍视,在小心翼翼的拂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今天我们对待家风,同样需要像刘承光那样高悬心中、时时拂拭。珍视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家家户户的“清白家风”焕发感染力和生命力,就能为千千万万家庭带去和谐幸福,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坚实支撑。

每个家庭有家风,中国共产党人也有家风。共产党人的家风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是以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表现来影响教育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形成其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处事方法,进而影响到更多党员干部的行为和作风,家风与党风、政风、社风相互作用,互动发展,共同影响着党的作风建设。

 

立志以成事

        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曾国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书》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处弛则百处懈”“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

 

立德遗子孙


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
        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
        历史上的林家重德,善于教育后代。
        林氏后代4人履职宰相,3000人成为进士,皇帝亲自主持殿试20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家风典范。
        后来的《林则徐家训》注重立价值取向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训俭以示子

 

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侈必自败”。
        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朱柏庐《治家格言》亦尚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忠孝以立身

 

苏轼十岁读《汉书》,慕范滂为忠献身,“范滂对母说:‘儿忠孝不全’,范母说:‘我为儿骄傲’”。
苏轼问母,若我像范滂,您若何?苏母曰:“你成范滂,我即范母。”
     《林氏家训家规》亦强忠孝曰:“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为大孝
       孝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督学以立本

 

 《列女传·母仪》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母,择邻处

   “昔孟母扞动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蒙学之冠、督学教子、母教之范。
         《颜氏家训》亦有督学名典曰:“若能常保书百卷、千载终不为小人。告诫子孙“不可骄逸怠惰,整齐门内,门风不坠”。

 《颜氏家训·勉学》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烹豕以立信

 

《韩非子》载: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非以成教也。”遂烹彘。
          说的是曾参妻携子到市场,其子啼哭,母说归后为子杀猪。
          归后,见曾参正要捕猪杀之,妻止之,说与儿戏言,曾参认为不能失信于子,终杀猪以取信。 

 

考山求严实


  苏轼着《石钟山记》前,为了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携儿子苏迈到实地考察,写出了传颂千古的美文。

  苏轼父子考山喻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与严实相悖!


             垂范敕“二代”


《帝范》求贤、审官、纳谏、崇俭、赏罚、崇文”等十二篇,“帝王之大纲也”。

  教育太子为君之道,以身垂范,“安危兴废,咸在此焉”。

  汉高祖刘邦《手敕太子》亦是写给“二代”刘盈的敕书:“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刘邦敕“二代”,学范读书用贤治天下。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于家是风范,于国即是脊梁。


党员评论

 

好家风是心灵支撑、行为的引领,必将与国家复兴起着息息相关、新时代文明家庭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李毅清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是一个家的一种道德标准,就如同粮食一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里,也有家风,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善良的、有诚信的人。

-王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的家风是是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这些可贵的家风,把一个个小家的正能量融合成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融合成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要千家万户都重视家风养成,那么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之魂必将得到最完美的弘扬。

 -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