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十大精妙论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论述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要正视问题、着力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掩盖问题。
论述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论述三:“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论述四:“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论述五:“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论述六:“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
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论述七:“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论述八:“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
——2018年4月11日至13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破坏了就很难恢复。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海南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片海上绿洲和这一汪湛蓝海水,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作出更大成绩。
论述九:“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论述十:“不能越雷池一步”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党员心声
杨 龙: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周围的同学践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张 政: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身为一名先进党员,有义务担起这个责任,传递环境保护意识,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张翀羽: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每一个人都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心上,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李 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为一名先进党员,我们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渐改变自己及身边的环境,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去做,正所谓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