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到首页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正文
同话心声 | 致敬“共和国功勋”—于敏
发布时间: 2019-09-27 浏览次数:

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很多院士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习近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院士即是如此,于敏为了国家几番变更研究方向、隐姓埋名28年,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谓青少年时代在一种“亡国奴的屈辱”中度过。内向、好静思的他,喜欢科学,而且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寄托。1949年他以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考取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所器重,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60年12月,我国作出部署,集中攻关原子弹,并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翌年1月,钱三强请于敏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氢弹虽然以原子弹为基础,但其理论基础和材料结构比原子弹复杂得多。



于敏喜欢做基础研究,自认为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不过,他没有犹豫,“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后来说。

于敏带领30多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氢弹预研小组,从基本物理学原理出发,凭借一张桌子、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台简易的104型电子管计算机,以自强不息的信念,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不仅解决了大量基础研究问题,而且探索出设计氢弹的途径,为氢弹原理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氢弹研制进入冲刺阶段。1965年1月,于敏和邓稼先、周光召等科学家一起,向氢弹原理的突破发起总攻。1965年9月底,于敏带领一批年轻人前往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所J501计算机对氢弹原理作进一步探索。他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当他将整理出来的方案向大家报告时,群情激奋,高呼“老于请客!”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爆炸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一致。试验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实”。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西方科学家评论:“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对西方来说,是神话般的不可思议……”

这些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让他无愧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无愧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无愧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于敏是我们永远要记住、要学习的风范榜样。

在学习了于敏院士的先进事迹之后,我深有感悟。于老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科技事业,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于敏院士隐姓埋名30年,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上,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他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家国,让我们免受其他核武国家的威胁,从来就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不愧为时代楷模,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学习于敏同志在工作中坚持不懈、刻苦钻研不畏困难,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在生活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态度。

16电牵1班游嘉悦


于敏,一个被绝密了28年的名字,我们肯定听过两弹一星邓稼先,但我们更应该记住所有参与两弹一星工作并默默奉献自己一份力的人,其中我们心中的氢弹之父于敏,他是我们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他一个人默默从事核武器研究与设计多年,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由于长期参与保密工作的研究,他疏于对家庭的照顾和关心,在妻子去世后,他感怀道,这一辈子最亏欠的就是自己的家人,亏欠对我照顾多年的妻子,缺乏对孩子的管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的一生就这样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在技术上有许多大大难题,但带领研究人员在困难中砥砺前行,刻苦专研,逐渐突破,最终使国家的核武器技术在世界先列。于敏,谢谢你的默默奉献,你的精神值得被永远铭记!

16电牵2班李超维


学习于敏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先生曾说过:“这一生,能把自己的微薄之力融入到强国事业中,人生足矣”新中国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辉煌和成就,正是因为有着一批像于敏先生的无怨无悔乐于奉献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于老无私奉献毫无保留的把一生都交给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强国梦,为了完成氢弹的理论探索任务,他隐姓埋名了28年,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都要学习于老先生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应该要时刻准备担当起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时刻准备投入到为国家的发展的道路上奋斗自己,学习于敏先生的大局观和对工作学习的坚持,于敏先生作为一名从未留学过的权威物理学家,他孜孜不倦的求学,为了完成党和国家交过的艰巨任务,他学习甚至去开拓那些他没有触及的知识盲区,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打破外国对相关方面的重重封锁进行了全新的中国自我的理论探索,正是于敏先生这样的一批科学家存在,他们的国家大局观和负责,让他们一个个全心全意的把自己投入这一项项国家事业中,在面对党所给出的新任务,我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同样也要像于敏先生一样对党有高度负责的大局观,脚踏实地的为党分忧,为人民去服务。

16电牵2班陈志敏


在最近颁发的“共和国勋章”是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而于敏的名字也让我重新记起了这个老先生。我第一次了解到于敏老先生是在《新闻联播》上。那时是颁发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谦逊与纯粹溢于言表。我便开始去试着了解这个伟大的老人。20年前,在国庆50周年群众游行的观礼台上,刚刚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于敏,看着空前壮大的科技方队通过广场感慨万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科学家义不容辞的使命。”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地低调。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愿将一生献宏谋!——他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以精诚书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

斯人已逝,但其精神将长存。          

  16电牵3班陈小勇


今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了于敏同志的先进事迹,他那吃苦耐劳,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泪目,中国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批默默奉献的人,才使得中华民族不再受制于人,真正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

于敏同志二十八年的隐姓埋名,和同事在无比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使得中国成为了拥有氢弹的国家,使得中国的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他的名字解密以后,于敏同志获得了无数极高的荣誉,但是他仍然一如既往的低调,这种低调,淡泊明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于敏同志虽然已经走了,但是他的贡献,他的精神将会永远的留存在中华大地之上。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和一名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人员,我们都应以于敏同志为榜样,在思想上,行动上,精神上向于敏同志学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中国铁路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番贡献。

                               16电牵3班黄丙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