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来时的路,才不会迷失方向;重温奋斗的历程,才能永葆那一份最纯真的初心。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路上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越24条大河,走过草地,爬过雪山,行程约两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上留下无数英雄烈士的名字和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思考的伟大长征精神。我是花椒电气学生党员朱光熠,我回到家乡——福建省永安市洪田村,八十三年前红军走过的地方,体会红军战士们当年的艰苦环境,感颂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
![](/__local/9/73/0A/970C8C890FD79A18840BC9CBB29_C5EC20DC_8903.png?e=.png)
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
位于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的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是全国首个实体性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现存“逢源堂”“作求堂”的红军标语有近300条,为全国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落款最全的中央红军标语群,博物馆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场馆面积3000多平方米,全面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永安、洪田留下的红色印迹以及同人民群众割舍不断的血脉情感,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在这里我看到玻璃窗里已然斑驳却仍拥有振奋人心力量的毛笔字标语——“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工农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看到这些标语宛如穿越时空到那个战乱年代听着战士们激情澎湃地为革命呐喊。
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红军当年使用的医疗器具,有听诊器、镊子,注射器……博物馆的墙上贴着醒目的激励人心的标语……那时的他们晚上睡的是草席,那时的他们下雨时披的是斗笠,那时的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现在的我们晚上睡的是床垫,下雨时穿的是雨衣,也不再担心温饱问题。从简陋的注射器到卫生干净的医疗器械,从硬邦邦的草席到舒适的床垫,从斗笠到雨衣……我们生活的变化离不开红军们的奋斗,离不开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的浴血奋战。
![](/__local/0/F6/BB/775875497175F2B06F289AA168D_B0E5D8DC_98EF.png?e=.png)
![](/__local/0/AF/1D/79A0EC437A61D2FD89A2D3E730B_2A1A57B7_6BFA.png?e=.png)
![](/__local/D/6A/E5/58D0BA2E819E0B16C91AC9CB273_B05DFB31_B5B7.png?e=.png)
中央红军村
我的家乡马洪村还有一个别称叫中央红军村,这里还保留着当年红军战士们生活和工作的痕迹。在这里可以看到墙上挂着雨具,是蓑衣和斗笠。床上没有舒适的床垫和被子,仅有一层木板一层草席,垒起来的砖块充当床柱。屋子里设施简陋,一根横竹竿吊着一盏煤油灯。一个矮柜子一张破桌子就占满了小小的房间。不仅如此,我还看到许多战场救护的器具。小小的铁皮药箱里放着简单的棉签和几罐最基础的药物。西医药物不够,就用石磨,碾子磨中药,石碗石杯就是最常见的烧瓶烧杯。墙上的宣传画上有战士们作战的实际场景,有屡建奇功平均年龄不到18的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有人民群众帮助救护受伤士兵的鲜活事迹……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如今中国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街上一座高过一座的宏伟大厦,医院里宽敞明亮的环境和走在科学前沿的医疗技术,室内各式各样的家具和装饰品,路上花花绿绿款式多样的雨具,在教室里排排坐认真汲取知识的孩子们……这些画面在现在已经屡见不鲜,长征八十年后,我们的民族挺直了脊梁骨,我们的国家强大而富有,我们的人民生活丰富多彩。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奋斗。我们要牢记当年长征路上艰苦的环境,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敬畏之心,感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花椒电气党员,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刻苦学习工作,坚持朴素的生活习惯,把长征精神作为我生活学习的指南针奠基石,为祖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